壮族分册 之 山丘与深林

黑山黑水,墨色的民族

壮族文化发祥地

作者 : 新华网          来源 : 新华网          发布时间 : 2012-03-22


新华网南宁9月23日电(记者 王瑾)数十位壮学专家日前在广西 田阳县敢壮山进行考察时,发现那里有形式独特的关于壮族创世始祖布洛陀的文化存遗。

  “在敢壮山上,我们见到了壮族文明起源的独特形式,毫无疑问,这里就是壮文化的发祥地,”《布洛陀经诗》研究专家古笛说。

  传说中,敢壮山是壮族的创始祖布洛陀和妻子姆六甲居住的地方,他们被尊称为祖公和母娘。专家们此次在敢壮山母娘岩的柱石上发现了蛙纹(青蛙的线条图案),还在几块母娘神像的碎片上发现了雷纹(雷雨的图案)。

  古笛说,认定田阳是壮文化发祥地有四个依据:田阳是《布洛陀经诗》广泛流传的地区,全广西收集到的28个版本《布洛陀经诗》,有14个是在田阳收集的;敢壮山上有被当地人称为“祖公庙”的壮族创始祖布洛陀祭祀庙遗址,这里每年举行的歌圩是广西最大的歌圩;百色盆地发现的三大古人类遗址之一的赖奎遗址就在田阳;田阳县于公元前140年建县,是百色地区建制最早的县,壮族人文资源荟萃。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文化对中华文化有重要影响。“尽管对于田阳和百色盆地的古人类遗址还有待考古发现的进一步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就是壮文化的发祥地,”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黄凤显说。

  “蛙神、雷神都是壮民族的图腾,因而可以肯定,这些纹饰都是壮族先民留下的,”壮学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说。这位专家认为,它们的形成时间大约在距今四、五千年前,雷电与渔猎生活密切相关,青蛙则与农田息息相关,从中可以窥见古壮族部落从渔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的痕迹。

  在山道上,沿途密密麻麻的香火棍残枝像蜿蜒曲折的长龙,从敢壮山下一直延伸到山上。田阳县博物馆馆长黄明标介绍说,敢壮山是以歌圩(山歌会)为形式祭祀布洛陀的地点,其规模是壮族地区最大的,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传说中布洛陀祖公的生日,从这一天开始到三月初九,周围百色、田东、德保、巴马、凤山、东兰、隆安、田林等十几个县的群众都络绎不绝地汇聚敢壮山,朝拜布洛陀祖公神庙,形成万把香火敬祖公的壮观场面。

  直到今天,敢壮山仍保留着这种“朝圣”大典。敢壮山是这一带唯一的石山,这与《布洛陀经诗》所述的“祖公家在石山下”、“祖公家在岩洞下”相符;《布洛陀》还记载“祖公家在安东”,田阳古称“安”,“敢壮山”正好在安的东面。这些都表明,布洛陀起源于敢壮山一带。

  专家进一步指出,“敢壮”的壮语意思是“穴居”,这个名称似乎揭示了此地就是壮族的族源,因为壮族的“壮”字,是‘洞穴’的意思。

  专家还在母娘岩的台阶上发现了古石碑的碎片,上面刻有古壮文。梁庭望教授分析说,古壮字是由古汉字拆开后改造而成的,形成在唐代以前,目前收集到的有7000多字。由于这些文字并不规范,也不完整,所以只是用来做一些简单记录,而承载壮族历史的则是一些世代相传的古歌、古乐。

©sanayard.com  文化记录册 2011-2022